首頁 » [工作閒聊]關於時間管理

[工作閒聊]關於時間管理

by 凱莉小姐

大家都在追求公平,但其實很多人的起始點就不公平

可能家庭背景、父母職業與價值觀、成長過程的環境都不盡相同,

就算是同一個家庭裡的兄弟姐妹,也很難在成長的過程中完全公平被對待

而上天給予大家唯一公平的應該就是每個人每天都只有24小時,不會有人多一分或是少一小時

但如何使用這24小時,卻會為每個人帶來完全不一樣的生活。

最常在初入社會的新鮮人身上看到的,就是不太清楚如何進行時間管理以及任務安排

這個狀況其實在很多人從高中升上大學的時候就發生,

從幼稚園、小學到中學,我們習慣按照學校安排好的課表上課,

放學後為了能夠有好成績,大部分的學生都會到補習班報到。學生時期的我們,總是被動地被安排好時間按表操課,

上大學後不需要為了考試而把自己的時間排滿,有更多時間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很多人卻在這個時候慌了,沒有滿滿的課表我應該做些什麼?我應該怎麼安排時間?

有些人把自己的課堂排滿,大學生的課表排的跟高中生差不多扎實,

有些人開始有很多時間可以打電玩、看小說、看各式電影電視劇,

有些人開始嘗試參加系隊、社團或是各種不同團體.....

大學生活其實就是學校生活與社會生活的銜接時期,

還是會有課表,但是課程時間不像中學以前排得那麼滿,有了更多時間可以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

而自己想要做的事情並沒有框架或設限,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興趣去發展。

進入職場後,一般上班族需要面對的是每週一到週五朝九晚六的生活,

除了剛開始進公司後會有的一般新人教育訓練外,大部分的公司&團隊都使用的是ON JOB Training(做中學)的方式

不過,職場並非學校,不是所有的公司&主管都會放慢步調等新夥伴慢慢上手,

很多時候可能只有一兩週的新人蜜月期,然後就會開始接收到各式各樣不同的任務,每個任務的截止時間以及急迫性都不一樣

沒有好好做好任務順序安排以及時間管理的話,很容易就會讓自己陷入工作怎麼都做不完然後萬年加班的可怕循環

時間管理的問題也不一定只會發生在初入社會的新鮮人手上,

具有一定工作經驗的人或是公司內的資深夥伴,也會因為工作內容調整、主管異動等等的因素,導致工作上面的業務量調整或是工作節奏改變,時間管理及任務順序安排並沒有掌握要點,而讓工作狀態大亂。

究竟該如何做好時間管理?如何進行任務安排呢?

想必大家在進行任務順序安排的時候,都不免俗的會有以下習慣:

・先喜歡或是容易的事情

・先做短時間就可以完成的事情

・先做熟悉的人要求或是請求協助的事情

・先做急迫的事情

・先做別人拜託的事情

・先做資料齊全的工作項目

・先做自己本來就已經排好計畫(或時間)的項目

做好任務安排是增進時間管理非常重要的一點,

首先需要先針對手頭上的任務進行分類

相信大家一定都看過下面這個時間管理四象限的圖片,

針對手上的任務,需要依據緊急及重要程度進行分類,而後開始進行任務順序以及時間的分配。

但如果特別偏向其中一個象限的任務先行處理,有可能會影響自己整體的工作效率及狀態

將手上任務開始進行四象限分類之後,可以思考這四個象限工作項目的處理方式:

重要&緊急的工作任務安排:馬上處理

重要但不緊急的工作任務安排:好好規劃時間進行處理

緊急但不重要的工作任務安排:可以視情況評估是需要馬上處理或是請人代辦

不重要也不緊急安排:有空的時候再處理

曾經的我自詡工作效率非常高,所有工作我都想要一手包辦,也覺得只有自己來才可以維持一致的產出品質

然後讓自己陷入事情越來越多,上班時間越來越長的可怕迴圈裡,那個時候的我不自知,還自滿於自己萬事通萬事包辦

過了幾年後發現,那段日子真的很奢侈浪費自己的寶貴時間!

一定要記住:『事情永遠也做不完,重要的是你如何安排與取捨』

了解工作任務分類以及順序安排後,並非就可以做好時間管理

安排時間以及進行工作任務的時候有幾個要點一定要謹記:

1.一天內的工作任務安排,不要想著全部排滿,也不要列出太多任務,需要思考每個任務需要的工作時間進行適度的安排

我們追求的不是TO DO LIST越多越好,高效的時間應用也不是講求一天裡面需要為多少工作任務打勾勾,根據四象限分類法列出今天預定處理的工作項目,不要只專注在容易但瑣碎的事情,也不要一天安排三個耗時又耗神的工作項目。找出自己每天工作狀態最好的時間段,在該時間段安排較耗時耗神的工作項目,而在比較容易精神萎靡不振的時間段,或是任務提早完成後的空擋時間,安排一些簡單又瑣碎的工作項目,可以有效的提升工作效率。

2.工作任務時間的安排,需要在任務與任務之間安排緩衝時間

儘管你為了自己今天的行程進行了美好的安排,但是總可能會有一些臨時的工作項目會影響你原本排定好的工作計畫;也可能原本預估這個工作項目的時間僅會花費1小時,但實際開始執行之後才發現有些細節需要另外找參考資料,需要增加30分鐘去把這個工作項目完成。萬一任務時間的安排沒有任何空隙,前面工作任務時間的延長就會影響到你原本後面所有任務的安排,

3.處理工作項目的時候請專心,謹記:一次專心處理一件任務

電腦桌面開著下午要繳交給老闆的報告,然後忽然跳出隔壁組的同事需要一個資料請你提供,想著提供這個資料不用花很多時間,所以就先著手處理,回頭想要繼續寫報告的時候忽然忘記了原本報告切角或是要補充的相關資料數據要如何整理,又得花時間重新思考順過,正準備重新來過的時候,又來了一通合作品牌窗口的電話,報告就這麼被一直延宕到了中午都還沒動靜,又要犧牲午休時間加緊寫報告,中午沒休息好,下午上班時間又渾渾噩噩,報告時老闆的提問回答的零零落落……

想必這樣的情景大家都不陌生,若進行報告的時候能夠專心,一心多用往往是降低工作效率,默默吃掉許多時間的沈默殺手!試著將自己安排工作任務時間在行事曆上標示為忙碌並在進行工作任務的時間暫時關閉通訊軟體,這樣可以盡量屏蔽掉一些其他外來因素的干擾,或是看到資訊之後先回覆目前正在忙碌,請同事留言說明詳細需求以及急迫性後,待完成手邊任務後再進行其他任務的處理,同樣不漏接合作品牌方的電話,也可以在時效前提供資料給隔壁組的同事,更能好好享受午休時間,為自己充電好好迎接下午的工作安排。

4.為每項工作項目設定截止期限

每個人都會有隱性的拖延症,或是習慣性的把有deadline的工作項目先完成,完成別人需求的時效性工作項目之後,可能又會出現其他緊急的工作項目,而這些原本你自己預定要進行的工作項目,對於你的工作效能提升或是新專案推動非常重要的任務,往往會因為沒有設定截止期限而被一再往後延,最後卻影響自己的工作節奏以及其他的任務安排,最差的狀況是進而影響到其他人的工作進度。

5.適度安排休息時間

高效工作的重點不在花了多少時間坐在辦公桌前處理工作項目,而是以高專注力好好地完成工作項目。而適度的休息是提高工作效率非常重要的一點,雖然聽起來有點衝突,不過人的專注力並非可以無限的持續,長時間專注沒有休息反而需要更耗費更多的精神才有辦法繼續維持專心的狀態,甚至影響思考能力進而讓整體工作狀態變差。可以安排任務時間的時候,把休息時間自動列入行事曆,強迫自己固定時間要休息,會發現整體的工作狀態會比長時間坐在辦公桌前都不休息要好得多。

除了工作時間要固定安排休息時段外,週末時間或是使用帶薪休假讓自己好好休息,可以讓自己的身心靈都好好獲得放鬆與充電。以前的我總是想著好多工作要做,時間不夠都做不完,每天都加班到十點是常態,甚至週末還會到公司加班去處理一大堆事情(並非主管要求),久而久之發現自己所有的時間都被工作佔滿,一直沒有好好休息放鬆,導致無形壓力一直累積都不自覺,直到影響到身體狀況後才開始改變,學會「真正的下班」、「適度的抽離」讓自己身心靈有可以呼吸放鬆的時間,身體狀況才陸續開始有改變,連帶著工作狀態也開始受到好的影響。

6.增加思考的時間

如果一直按照原本的工作方法工作,可能光是庶務性的工作項目就會耗費掉你大部分的工作時間,在年資增長工作項目陸續增加的狀況下,一直按照既有的方式工作可能會讓你疲於奔命。在工作時間安排中,盡量保有30%思考的時間,可以思考既有工作項目是否可以只能自己執行?或是可以透過建立SOP的方式授權給其他同事或是助理協助進行,只能自己執行的工作項目,也可以透過思考的時間,去琢磨是否有其他的方式可以縮短該工作項目執行所需要的時間,又可以達到相同成果。針對自己手上的工作項目,持續性思考可能帶來進步或是提升的方案,是做好時間管理提升工作綜效的好方法。

高效的人掌握時間,善用時間安排工作任務,不被時間以及工作追著跑,更能在有限的時間內安排更多自己喜歡、想做的事情。找回時間掌控權就從今天開始!

留言